“一个灯泡”卖了3000万台,卖到100多个国家:决定你生死的,才是核心

Yeelight易来,2012年创立于青岛,最初只有两名工程师,如今已经成长为智能照明领域的领先品牌。据统计,易来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700万忠实用户,出货量突破了3000万台。此外,因为注重产品设计,易来包揽了市面上知名的设计大奖。
 
易来是如何在巨头环伺的格局下快速成长的?Yeelight易来创始人兼CEO姜兆宁将通过以下四个部分与大家分享:选赛道、做产品、求发展、保持专注。

授课老师 | 姜兆宁 Yeelight创始人兼CEO

选赛道

(一)创业如何看赛道
 
我和我的合伙人刘达平,都曾是朗讯科技的工程师。由于我们都是技术背景,在创业之初,我们想做B2B的生意,把技术和服务租赁给传统企业,由它们付费,我们帮助它们解决技术问题。但这个想法仅仅坚持了6个月左右,因为我们发现,销售B2B产品的商务成本非常高。在小城市,客户的付费意愿不强烈,整个烧钱的过程会非常长。在这个时候,融资能力就变得非常关键。当时,我们不太懂怎么去融资,整个事情变得很艰辛。
于是,我们开始转换思路:既然在青岛创业,那么,青岛有哪些优势?应该怎么利用青岛的环境?
青岛有海尔、海信等大型的电子消费品和家电产业,硬件开发资源比较丰富。同时,我也有做硬件的经验。于是,一个新的idea诞生了:如果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硬件,将物联网能力“产品化”,变成硬件产品。通过销售硬件,就有可能让消费者付费了。
当时,我们发现,用手机或网页进行LED开关控制是一个很大的需求。能不能针对这一点,进行产品化?
在发现这个机会的同时,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照明行业的发展前景:
第一,看市场趋势。当时,把一个WiFi模组装到LED里去至少要花到80到100元,是非常贵的。但是随着用户量的增加,芯片的成本会急剧下降。所以,我们预测,在未来3到5年之后,智能接入技术大量地普及,芯片成本下降,大部分的灯都应该是智能的,这是不可逆的趋势。
第二,看外部环境。在照明行业,全世界80%的灯都是中国制造。这意味着,我们可以在中国获得非常好的供应链资源。另外,照明行业高度分散,每家公司的利润都不高,大家都没有兴趣在研发上投入。
第三,看团队背景,这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,而我们团队在技术上拥有相对的优势。我们对技术和创新的理解,远远高于传统制造业。

(二)家居产品+智能后的分类

居产品+智能后,有两种分类。
一种是以产品分类,比如做洗碗机、扫地机、空调、冰箱的公司。另一种是,围绕人的体验分类,比如温湿度、光环绕、影音环境等。
如果我们只是做灯,上限会非常低。但是,如果我们做光环境,上限就非常高了。因为每天晚上7点钟以后,人们有六七个小时是要高频地使用灯光。
 
(三)智能家居终端行业公司的常规策略
终端的行业通常有以下几种模式:
1、平台型的巨头:
提供基础接入能力,低成本获取超高的用户接入数量,如谷歌,阿里,小米,华为。或者提供基础的语音、AI、IOT接入能力及内容。他们是智能家居创业的水电供应商。
 
2、终端整合型品牌:
大部分的传统家电巨头,如海尔,三星。有强大的渠道,具有传统的家电品牌影响力,在终端会以现有家电板块为核心做延展,通常不会在垂直领域布局较深。
 
3、终端整合型新势力:
典型的国内创业公司。通过核心中控类产品创新和开发,以及新渠道推广(新媒体,电商等),获取快速增长。这类企业除核心控制外,会快速通过ODM等方式集成和扩大产品线。
 
4、垂直领域创新专家:
围绕用户体验,在家居某个领域深入耕耘,最后形成行业品牌,通常在垂直领域会形成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。例如,石头扫地机,素士个护,鹿客指纹锁,易来照明,Coway,Nest, Dropcam。通常,这类公司扩大业务范围时会紧密围绕主业。
 
最后,我们选择做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的提供者。也就是,专注在照明方面,在这一个行业里做深做透,成为平台型巨头最好的合作伙伴。
 
(四)智能照明行业趋势变迁
随着智能化的演进,照明行业存在很大概率,从过去千亿级赛道变成一个万亿级的赛道。它不应该仅仅是买一个灯泡在自己家里装上,更应该是由专业人员跟你沟通,为你的家量身定制的过程,照明产业完全可以变成一个非常大的行业。
(五)小城创业优劣势
 
优势:
1.成本低,人员流动慢,适合小型团队做长期和垂直领域深入研发;
2.智能硬件领域的人才密度,小城反而不输北上;
3.互联网技术拉近距离,公司内部物理边界越发模糊;
4.小池做成大鱼,日后亦可逐鹿中原。
 
小城的劣势和解决方案:
1.互联网/应用研发/品牌设计人才密度低(北沪漂回流/就地设点);
2.基层一线员工能力偏弱(早期做好精品不要着急摊大饼);
3.非核心城市视野格局受限(力争引入国际/国内一流投资,借助投资人资源,客户资源开眼界)

做产品

(一)产品创新方法
 
1、找到与巨头的差异化路线
在刚创业的时候,易来做产品采用了差异化的思路。例如,飞利浦的Hue这款产品,飞利浦的思路是:每个家庭都应该有150个飞利浦的智能灯泡,通过对这些灯泡的控制来体验整个智能照明的环境。但是,这带来了一个问题:为了管理好这些灯泡,还要做一个网关,这个网关管理着100多个节点,也导致了体验成本非常高。另外,飞利浦是一个国际化公司,产品面向全球,会考虑各个国家的使用习惯,这样一来,面向中国市场就不够精准。
 
我们想,如何让体验来得更简单更快,同时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使用习惯?所以,我们就只做一个智能灯泡,再加一个灯具,定价在249人民币,在2012年,这就是大家吃顿饭的钱了,这样,降低了体验门槛,很多电子爱好者就乐于尝试。
 
2、从用户的角度看产品设计
一方面,我们做了一个易来的产品论坛,在里面发现了很多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,跟用户维持了良性互动的关系。与此同时,在跟小米的合作过程中,我们也受益良多。比如说米家台灯,它是2014年推出的一款产品。我们回到当时做这个产品的时候,当时中国的台灯市场绝大多数都是粗制滥造,应该说大部分都是没有任何的设计感,而我们通过跟小米这次合作,真正意识到了什么是用做艺术品的心态去做产品。
图中右边是我们做的产品打样,为了把灯管调节到一个合适的比例,小米要求我们做了50个梯度不同的样品,最终从里面挑出一个来。开始我们其实很难理解。后来我有一次机会去东京,看到品川车站上有一个索尼耳机墙,它就告诉你整个索尼在开发耳机的时候,如何去调产品的颜色,为了调出一个红色来,他们试了差不多上百款红色,这种精神我觉得才是真正的匠人之心,匠人之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,你真正做了多少事情才决定你是不是匠人之心。从跟小米合作米家台灯,我们体会到,就是要把工作量做足,才是真正的打磨产品。
3、借鉴,重组,创新
第一,视野要国际化;
第二,结合中国市场的优势,中国市场有以下优势:
1、消费能力强。
2、制造能力全球领先。
3、中国的工程师努力勤奋。
 
首先,我们要看海外最前沿、最高科技的产品。同时,我们要思考:这个产品的关键技术是什么?这个产品的理念是什么?如何把它拆解成几个不同的体验?接着,再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、中国建筑的特点,把它进行重构。最后,形成能够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推广的产品形态。
 

(二)如何保证持续的创新

 

一次的创新肯定是不够。因为你今天创新完之后,以咱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,应该最多6个月,市面上就有一模一样的东西了。这个时候怎么办呢?
 
我们的解决方案是:一定要保持持续创新的风格。当你推出产品后,哪怕只有6个月,也可以再继续去完善和迭代这个商品,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。
 
在持续创新的过程中,有两点很重要:
开放文化:大量派遣各层同事去一线(展会)感受创新、讨论创新,形成全员关心创新的氛围,积极奖励创新的同事。 
 
以投资的心态面对创新的失败:自上而下贯彻工程师文化——面对创新的挑战项目,把最优秀的工程师放在一起商量解决方案,但由CEO或高管承担创新失败的责任。
 
(三)产品创新之后,如何实现长期增长?
 
如何实现长期增长,这里可以借鉴法国赛博集团提出的“双轮发展”理念,也就是:创新+规模。
 
当公司缺乏利润时,你需要通过创新来去获得更高的利润。然后,利润可以投入两个方向:一是继续创新,另一个是迅速扩大规模。当产品的差异化比较小时,通过规模的优势,你依然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润,因为规模可以带来相对低的成本,相对高的管理效率。

(本内容转载于混沌大学公众号,文中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)

Leave A Comment